教学资源
»  教学信息库
友情链接
首页  教学资源

学生认知、道德、情感发展

当前浏览次数:36


【介绍】 大学四年是学生知识显著增长和认知、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教职员工了解这些变化,就可以设计出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支持其持续发展的课程和活动。

1.1 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论

认知发展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及其日内瓦学派的有关研究。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佩里的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佩里的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大学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角色的转变,重视大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创造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1.2 道德发展 

国外道德发展研究与道德教育动向

西方国家也都承认培养有道德的人的重要性,对道德教育要“教什么”和“怎样教” 依然存在分歧,具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因此,不同领域的许多学者,从各自研究的侧重面对人类道德现象、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用以解释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区分出6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伦理困境的回应更为适当。

1.3 情感发展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情绪智力理论

情商说作为一种理论的提出以及检验却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晚期。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P。Salo-vey)和梅耶( J。Mayer)教授在吸收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