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发展
»  学术沙龙
»  专题讲座
»  工作坊
友情链接
首页  教学发展  专题讲座

忆往昔峥嵘岁月 传红色燎原星火——听“毛泽东领袖之路(二)”讲座有感

当前浏览次数:14218

2011年11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刘统教授再次受邀为我校广大师生开设“毛泽东领袖之路(二)”系列讲座,约有150名师生参与、聆听此次讲座。

刘统教授说:“我们党的历史有两种,一种是教育群众用的,比如高中的教材、大学的党史课等等;还有一种是真正的历史,那是藏在我们的档案里,或是当事人口口相传的”。在“毛泽东领袖之路(一)”中,刘统教授为我们揭开了红色革命以燎原之势在中国大地蔓延的序章。在此次讲座中,刘统教授以“西安事变”为开端,以一贯的“贴图”风格,不急不缓,徐徐地将中国共产党由抗日战争过渡到解放战争,最后占领总统府,赢得中国领土主权的历史篇章娓娓道来……

在我们书本上,在我们的印象中,毛泽东犹如神邸一般的的人物存在,历史书上写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和国民党展开了较量”,“是不是说抗战一胜利共产党就想跟国民党争天下?”,“当时蒋与毛之间存有怎样一种微妙的关系?”在座的聆听者无不带着层层疑问及追求真相的好奇之心,期盼着刘统教授的“真实的故事”。抗战结束后,蒋介石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是中国抗战的领袖;根据共产党当时的实力,虽然有了一亿人口的根据地、90万人的军队,但是相比国民党600多万的正规军相差甚远。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中国人民都松了一口气,但国共两党实力的差距,兵力的悬殊,造就了国共 “双十协定”的签订,但东北领地的主权之争打破了暂时的和平,国共两党“划江而治”的局面最终也未出现,蒋介石凭借着20年的反共经验,将国共问题不断升级。当时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后来回忆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跟国民党彻底决裂。有人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刘教授诙谐、质朴的语言、形式不拘的叙述风格,让我们了解到毛泽东并非如神话一般的存在,但当时毛泽东对时局的冷静分析,对敌我双方状况的精细估摸与精准判断,让我们深深折服,毛泽东在一答复中写道“我们很困难,蒋介石比我们还要困难”一反众人消极、被动的“忍让、积蓄政策”,也正是这位伟人,让共产党看到了解放战争胜利的突破口,碰触到了赢得中国主权的契机。

真正战场上的对弈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容不得有半点的犹豫,哪怕已经洞悉时局,熟知敌情。刘统教授就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规律,分享了共产党能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共产党解放军较于国民党的优势在于善于集中兵力,不为其他因素牵绊,进退有度,攻守兼备;共产党熔化改造俘虏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接纳、转化大量国民党精锐、正规军队收为己用;中共情报网、特需人员无孔不入,渗透敌方组织、发动策反,战争未开始,便已赢得先机;庞大,扎根于群众的基层组织更是为共产党如虎添翼。如果共产党一次两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是整个战争的完胜并不是偶然的,这其中必有许多必然的因素…..

通过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亮剑》中的李云龙,我们见识到了艺术化的共产党解放军形象,通过刘统教授的潜心研究和精彩叙述,我们有幸窥见了伟人的非凡魅力、卓越智慧和雄韬伟略。在跟随刘统教授聆听、回忆往昔红色革命的峥嵘岁月里,我们不禁感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领略伟人的灼灼风采后,我们也学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传承红色燎原星火精神的同时,我们也期待:“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